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
2014-08-03

未来的制造强国:中国制造的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

    2014 国际工程科技大会未来机械工程分会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阐述了今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思路,并透露“当前中国政府部门正在着手制定《中国制造2025》,这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,它体现为四大转变和一条主线”。
2045年将成为制造强国
    现阶段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四大挑战,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“前后夹击”;劳动力、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;国内经济转入中速增长期;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。而与此同时,中国制造业却是大而不强,自主创新能力不足,资源利用效率偏低,产业结构不尽合理。
    2013年4月,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期间推出了“工业4.0”,这也是业界称之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 革命。以此为例,不难看出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技术应用作为重点,力图依靠科技创新,抢占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,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。
    中国建设制造强国应具备四个主要特征:一是雄厚的产业规模;二是优化的产业结构;三是良好的质量效益;四是持续的发展能力。根据包括了以上特征的制造业综合指数,可以构建出判断制造强国的基础数据体系。而再根据这一综合指数数据,可以看到,世界各国均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的过程,此过程与其工业化进程相吻合。2012年,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分布中,美国遥遥领先,处于第一方阵,德国、日本处于第二方阵,而我国及英国、法国、韩国则处在第三方阵。
革命性的核心技术

为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,应重点实施以下8项战略对策:大力推行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制造;提高创新设计能力;完善技术创新体系;强化制造基础;提升产品质量;推行绿色制造;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;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。

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核心技术。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,在这三个方面中,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都是制造业创新的主要途径。在产品创新方面,制造业的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是实现产品创新的共性技术,将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,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,使产品向数控一代和智能一代发展,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功能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。

上一篇:新疆编制42个矿区规划
下一篇:美国40年来首次向东亚出口原油
返回顶部